马颜昕: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类型构建与制度展开
智之实,知斯二者弗去是也。
这种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直觉,即本我或真我之良知本体的自我发现,这样的知同时就是道德意志,即有定向而主张实行之,既不是茫茫荡荡,悬空去思索,也没有支离决裂、错杂纷纭之患,也就是说,道德认识不能变成一种知识,变成一种说话,或悬空的思索,而应是行为的主意,即道德意志。事实上,很难有本质区别,因为他们的哲学前提是相同的,这就是生的哲学。
其实,在儒家看来,尚志与食功并不是矛盾的,君子之学,以尚志为其宗旨,但并不能以此代替吃饭的问题,这就如同哲学不能代替吃饭一样。定向性是意志的特点,因此才有意之所在的说法,凡意志都要指向一个方向或目标,但意之所在何以是物呢?这个物字按阳明的说法,不是指某个固定的存在物,而是指事物,物着事也,凡人所从事的事情都是物,换言之,物就是人的一切生活实践。已发之后的意志有一种主动性、自动性,按照一定的方向走去,并到达目的地。只知说些孝弟的话,从一般知识论的角度而言,未尝不是一种知,比如何谓孝、何谓弟,如何孝、如何弟之类,但是如果与实践没有关系,未曾变成行为意志,这种知就不是真知,也可以说是不知。君子之为道也,其志亦将以求食与? (孟子)曰:子何以其志为哉?其有功于子,可食而食之矣。
中国哲学的实践性特征在这里表现得非常明显。意之所用,必有其物,物即事也。曰:横渠云:‘以意、志两字言,则志公而意私,志刚而意柔,志阳而意阴。
它可以行之于天下或兼善天下,但是,如果不能实行时,则可以成为个人的人格担保,孔子所谓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[6],就是这个意思。格致者诚意之工,工夫结在主意中,方为真工夫,如离却意根一步,亦更无格致可言。但另一方面,他更重视诚意功夫。中国没有出现西方式的意志论哲学,这并不是说中国没有意志学说,而是中国的意志学说采取了不同于西方的表达方式,从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。
在孔子那个时代,志和意是有区别的。他将意解释成意志,而将志解释成立志、持志之志,即通常所说的志向,而不同于意即道德意志。
既然意即意志是心即明德之所发,为什么要诚意呢?这里所说的诚是动词,即诚实之义,诚意就是诚实其意志,使自己的意志诚实而无欺,不虚伪,也就是使意志按其本然的状态得以发生、发展,这样就能到达善的境地,即止于至善之地。就刘宗周哲学的特殊性而言,则大大推进了儒家的心性之学,其主要标志就是将意志确立为心之所存,即心的本然存在,进而称之为独体,即独一无二的本体存在。只向南,非起身至南也。志与意都属情,‘情字较大。
换句话说,人之所以为人之事,都是在意志的支配之下进行的。所谓学,固然包括经验知识一类的学习,但根本目的是学道。阳明则用见好色、闻恶臭说明知,用好好色,恶恶臭说明行,以此论证知行合一,即意志与实践的合一。这是意志的根本特点,是意志之所以为意志的本质规定。
[39]《答董生心意十问》,《刘子全书》卷九。曰:情是会做底,意是去百般计较做底。
孟子由人有同嗜(实际是讲欲)而论证人心之同,其实是有些牵强。刘宗周则认为,人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意志上,意才是心之主宰。
[18] 这些论述,归结起来有两方面的意思。爱曰: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、兄当弟者,却不能孝、不能弟,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。意志的特点是有方向性或定向性,因而也可以称之为意向。既然意志如此重要,那么,能不能靠意志吃饭呢?当然不能。如意在于为善,便就这件事上去为。志是公然主张要做底事,意是私地潜行间发处。
二者究竟是何关系?四句教其实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,所谓上根人、下根人,就是根据这个不同而言的。[7]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。
因此,无论从本体上说,还是从发用上说,意志都没有也不可能离开情感。当然,儒家哲学与心理学虽有密切联系,但毕竟不是讲心理学,而是讲更加思辩的生命之学或人性学说,但它必须从心理学出发,从心出发,因而才有心、性、情、意、志等等问题的提出和讨论。
未有知而不行者,知而不行,只是未知。然亦不是悬空的致知,致知在事实上格。
……只因阳明将‘意字认坏,故不得不进而求良于知,仍将知字认粗,又不得不退而求精于心。四、作为心之所存的意志与意情 真正将意志提升为本体,说成是善根,而以诚意、慎独为根本学问的是刘宗周。[40] 先生论心意曰:以虚灵而言谓之心,以虚灵之主宰而言谓之意。儒家并不认为自由与认识相关联,倒是与意向、意志相关联。
人不能不吃饭,人要吃饭,就需要靠功业、事功,而不能靠意志。如果说,从情感到欲望,构成儒学理论的一条通道,通向生命的最底层,即生物性层面。
[48]《中庸首章说》,《刘子全书》卷八。故宅中而有主曰意,静深而有本曰志。
[31] 这是阳明关于诚意之学的一次最完整、最系统的论述。[47] 这些话讲得不是很明确,但意思是清楚的,即认为,性情之说是很普遍的说法,但必须落实到心意上,才有真实性。
真正落实地说,只有意志才是心之存在本体。又以‘独知偏属之动,是以念为知也。[44]《学言上》,《刘子全书》卷十。[34]《学言下》,《刘子全书》卷十二。
这种存在状态可说是潜意识,不过不是被压抑或被挡在门外而不能进入意识(即显意识)的那种潜意识,而是即将进入而未曾进入意识状态的潜意识,如同树之根芽、禾之根苗,只是处在生长的潜伏状态。另一方面,在论述独体时又将情感说成是其根本内容,这就是以情感为意志之骨子了。
关于知的问题,这里暂不讨论,就意而言,究竟是指一般意识呢,还是指意志?当然,意志也是属于意识的,分析地说,是意识中之一种,但《大学》所重视的,正是意志这层意义上的意,因此才有诚意的问题。居仁由义,大人之事备矣。
但是,如果将知作为存在问题、本体论问题,那就错了,因此,他批评阳明将知字认粗了。这从孟子的志帅气而气动志[10]的论述看得很清楚。
评论
SMS接码-实卡接码平台
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
SMS接码-实卡接码平台
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